恰逢周末,支教队老师几个人一组开展了家访活动。说是家访,其实也类似一种调研,通过农村的小家庭,了解农村教育的大环境。谈到农村教育,大多数人想到的是“落后”、“传统”、“愚昧”,其实不然,部分农村的家长也在倾尽所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我们走访的一户人家,父亲在外跑车拉货,母亲在本地经营一家小店,陪伴着两个孩子的成长。这样的家庭不完全算是“留守儿童”家庭,父爱的缺失对他们而言只是为了换取更多的收入,从而得到更好的教育。我们的家访对象是一个四年级的男生,在母亲的督促下成绩一直很优秀,他的姐姐也考上了一所很好的寄宿制初中。这位孩子的家长的教育方法既不是感性中的“武力解决”,也不是温室中的“溺爱”,而是理性中的“赏罚分明”。课余时间,孩子们的母亲尊重他们的兴趣给他们报名了很多不同于补习班的兴趣班,对于我们支教团本次的暑期素质教育课程,也给予了很大的肯定。
不管怎样,父母的引导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血浓于水的亲情是对孩子最好的感化,朝夕相处的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护航,心头肉一般的信任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农村孩子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情况也逐渐乐观,虽然留守儿童的数量没有大幅减少,但是他们得到的关爱变得越来越多,来自父母、学校、社会各界的帮助和关心灌溉着他们幼小的心灵,远离钢筋水泥的喧嚣,他们同样也会有一个美好而充满希望的未来。
(编辑:谢委彤)